陕西省餐饮业商会网
Shaanxi Catering Association Network

饥饿方惜“盘中餐”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2-06 20:07
图片
饥饿方惜“盘中餐”


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生活的人,对饥饿是刻骨铭心的。那时候农村很穷,物资十分匮乏,家家户户粮食短缺,麦面更为稀缺,日常吃的主要是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等粗粮,辅之以黄豆、黑豆、豌豆这些豆类和各种时令山野菜。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在饥饿的年代,农家主妇们还是想出了“瓜菜代”和就地取材补充调剂饭食的办法。槐花、榆钱, 灰灰菜、仁汗菜、荠荠菜、野小蒜、地软、嫩刺棘等各种野菜都曾是农村司空见惯的家常饭食材,为解决肚子问题发挥了大作用。
奶奶曾说过,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饿死的人尸横遍野;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野菜、树皮还救过人命哩!我也多次听奶奶、妈妈说过,自然灾害那三年人饿得吃糠咽菜,吃的人全身蜡黄、浮肿,人见了能吃的食物就像疯了一般。有个人怀里揣了半个馍舍不得吃,被别人发现了追着抢,情急之下就把馍扔到路边一堆牛粪里,追上来的人悻悻离去,这个人又把馍捡起来擦去牛粪揣在怀里。退休归田的爷爷也多次讲过粮食“金不换”的故事,饥馑之年有钱人拿着黄金也换不回救命的粮食。
他们讲这些故事,就是教育我要厉行节约,爱惜粮食,决不能糟蹋和浪费粮食。我幼小的心灵便深深埋下节约粮食的种子。




40多年前,我还是西府农村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虽然往事如烟,但对让人恐惧的饥饿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农村人一天吃两顿饭,早饭一般都是稀玉米糁子,再凉拌一盘灰灰菜、仁汗菜、红萝卜丝或者腌洋生姜之类的小菜,用玉米面饼子就着吃。每次饭后,爸爸总要把碗里沾的玉米粒反复舔干净,还要求我们兄弟俩也要把碗舔干净,不留饭渣,更不允许吃饭时撒饭粒。午饭通常是杂粮混和少许麦面的“节节面”、稠玉米糁子、小米干饭、玉米或高粱面搅团轮换着吃,就连吃搅团和稠玉米糁子时锅底粘糊的那一层锅巴也要用锅铲铲下来吃掉,把粮食“吃干榨尽”,一点不剩。这些杂粮饭食不耐饱,很快便饿了,尤其是吃了被喻为“哄上坡”的搅团,更是早早就会饿了,那种饥肠辘辘的感觉真是刻骨铭心。


小时候的记忆大部分和吃有关。那时候,在以粗粮为主食的农村,孩子们一年里最期待的就是走亲戚或者家里招待亲戚。因为走亲戚可以见到久违的亲戚,可以在一帮大人的迁就下“人来疯”,更主要的是可以解解馋,过过嘴瘾。


按我老家岐山的乡俗,招待亲戚的一定是一顿家乡特色美食臊子面。先端上一两盘洋芋丝炒鸡蛋、炒笋瓜之类的炒菜,紧接着油汪汪、香喷喷的岐山臊子面便隆重登场!由于我们小时候人们普遍因为穷困舍不得买肉做臊子,大多数人家便把臊子面改成“辣子面”。尽管这样,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的臊子面、辣子面准能让孩子们大饱一次口福。我就常挺着圆滚滚的肚皮向伙伴们炫耀:“我舅家的臊子面最好吃,我吃了八碗。”这时便有别的孩子不服气地说:“八碗算啥,我昨天去我姨家就吃了九碗”。“九碗也不多,我最多能吃十碗”……一帮孩子互不服气的斗嘴充满童真,更体现着吃了顿好饭、饱饭满足的快乐。    自记事起,父母成天背朝黄土面朝天,过着“从牙缝往出抠”的紧巴日子,拉扯我们兄弟俩很不容易,在吃上面尤为节省,生怕有一点点浪费。我至今能想起他们吃馍时的样子:轻轻地咬到嘴里,赶紧用一只手掬着,紧紧接在下巴下面,并随着嘴角的嚅动及时调整掬着的手的高度,生怕馍屑掉落地上。这是父母保持至今的习惯性动作。



这样的印象充满我的记忆:母亲小心翼翼剥开一只煮鸡蛋,拔下一根细长的头发把光洁的鸡蛋均匀地一分为二,公平地分给我和弟弟一人一半。有一年冬天,父亲单位分得一碗羊肉汤,他舍不得吃冒着鹅毛飞雪步行十多里用热水壶提回来给我们兄弟俩吃……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以后,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高涨,家家有了余粮,困扰几十年的粮食短缺现象明显好转,人们也才能想吃啥就吃啥。每到三夏大忙后的忙罢时节,往往也是关中的传统雨季,阴雨连绵的日子农人们无所事事,除了痛痛快快地睡觉休息外,人们还会架起油锅,用新收获小麦的面粉炸麻花、炸“炉齿”(一种形状像炉齿一样的油炸面食)。人们以这种方式庆祝丰收,犒赏自己,品尝收获的幸福。雨水淅淅沥沥,庄户人家的烟筒青烟袅袅,扑鼻的油香味飘溢在村庄街道。油锅旁的孩子们被香气诱惑得牙根痒痒,垂涎欲滴,往往不等出锅的麻花凉透便倏地抓上一支,由于太烫,两只手来回倒着,嘴里大口吹着凉气,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夺门而出……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温饱解决了,全面小康了,粮食浪费却多起了,餐桌浪费司空见惯、触目惊心。没有经历过饥饿的年轻人对此是漫不经心,甚至习以为常的,更有甚者比阔气、讲排场,点满满一桌子菜,往往剩下一大半,许多菜竟然连筷子都没动一下。但凡上了年纪挨过饿的人对此都是难以容忍的。

我就多次见过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满桌“剩宴”直说“造罪呀,真造罪!”直到现在,我母亲从来都要把小孙子碗里的剩饭吃干净。她说,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每个人都是从家庭走向社会,做人做事多少都带有家风家训家规的烙印。我的农民家庭,让我从小就养成了反对浪费、珍惜粮食、勤俭持家的习惯。看到孩子吃饭时狼吞虎咽,撒了一桌子米粒,我就给他讲《锄禾》里“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朋友聚餐时,我劝说不要多点菜,够吃就行,避免浪费;家里的饭,我也做得“掐尺等寸”,顿顿吃得碗碟干净,城市里长大的媳妇笑话我改不了小家子气和农民习气,说我总是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我却说咱这是响应习总书记反对餐饮浪费的号召,践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光荣着哩!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惟有挨过饥饿的人才知道粮食的珍贵。全球疫情仍在施虐,粮食更显珍贵,我们不能忘却曾经刻骨铭心的饥饿,不能浪费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珍爱粮食,人人有责,一定要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注: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文化部部长)




我们的宗旨

  陕西省餐饮业商会网依靠媒体优势以及出色的技术和服务,将会以优秀的服务质量,完美的客户体验以及高水准的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建立优秀的公司形象、打造卓越广泛的品牌知名度,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联系方式

18991395284        15332453616

029-84581537

陕西省西安市凤城二路天地时代广场  B座712/713室

我们的业务

  品牌宣传

  杂志编撰

  商务合作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