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餐饮业商会网
Shaanxi Catering Association Network

刘强:“译心”为媒 传播陕菜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8-02 17:46作者:杨爱婷来源:陕西餐饮网



Snipaste_2018-08-14_00-37-33.png


刘强

中共党员

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

西安市翻译协会翻译委员会及旅游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陕西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烹饪行业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

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

北京陕菜协会文化顾问

陕西省导游人员及出国领队资格考试培训教师及评委


       凭借出色的口语,担任出国领队期间,走访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介绍域外风情的同时也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带出国门;依靠超强的翻译能力,他与餐饮界大师、专家们精诚合作,将陕菜翻译成外文,让中华美食之源走向世界;潜心教书育人三十余年,默默耕耘奉献,痴心陕菜译文研究,甘当美食传播者,他就是“中国饮食文化传播奖”获得者刘强。


学兼中西,醉心陕菜三十年


       学外语出身的他,投身旅游行业以后,因工作关系而和陕菜结下了终生之缘。说起和陕菜的不解之缘,刘强非常感慨。其实,追根溯源来说,除了从事旅游这个工作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得不说,那就是来自于他的家庭影响。


       讲着一口普通话略带有东北味的刘强老师,祖籍陕西渭南,生于辽宁沈阳。解放战争期间,父亲在西北参加革命,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炮校,成为一名炮兵。抗美援朝时离开陕西来到东北,后转业在当地政府工作。母亲的影响最为深刻,山东人,孔孟之乡,当年闯关东来到东北,对饮食以及礼仪较为讲究。姥爷当年是鲁菜大师,特别擅长糕点制作,十里八乡过事时,经常上门服务。抗日战争期间,是当地的民兵团团长,常常挑着糕点担子做掩护去送情报。他隐隐的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姥爷跟母亲一起做江米条时的情景,现在还珍藏着几个点心模子,至少有三、四代了。


       从他记事时起,母亲做的各种美食就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比如,母亲包的饺子就让他铭记了大半生。即使到现在,他在外就餐绝不会点饺子。在他内心深处,母亲包的饺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因为它是妈妈的味道。而父亲做的陕西小吃让他至今记忆尤深,特别是麻食和滋卷。陕西人离不开面,父亲把面切得那么细,而且粗细均匀,感觉很奇妙。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跟着父亲搓麻食,父亲手把手地教,把小面片用大拇指在面板上一压,再向前碾、搓,就形成了一个犹如蝉蛹的卷卷,非常有趣,把它叫做“慈甬”。这种体验、乐趣令他终身难忘。说起来十分有趣,在他们家真正形成了鲁菜与陕菜的对话!


       自此,他就和陕菜结下了一生的缘分,在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双向推介与交流中,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中外饮食文化知识,成为学兼中西、造诣精深的饮食文化专家。


严谨求实,问鼎饮食文化传播奖


       长期以来,搞烹饪的人往往不懂英语,而英语水平很高的人却不懂烹饪,因此,陕菜文化的翻译一直处于两难境地。没有借鉴与参考,没有先例可寻,却激发起他的勇气和斗志。他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一个人在宿舍里默默地写着,翻译着,午夜12点前几乎没有休息过,其间的苦辣酸甜、艰辛坎坷唯有他自己知道。


       为做好烹饪翻译工作,他经常深入厨房和厨师们面对面交流。从大师们准备原料、食材初加工,到起锅烹调、菜品出锅摆盘,他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即使在烟熏火燎、气味刺鼻的极端环境中,他也毫不退缩,一站就是大半天,让厨师们感动不已。


       他始终认为,从事烹饪翻译,不深入厨房一线,不亲眼目睹操作流程,不了解民俗风情,是根本没办法准确翻译的。有些需要直译,有些需要意译。如《陕西小吃》里有一道“试刀面”,直译会让人一头雾水,他意译成“新媳妇面”,这样就能让外国人明白其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给学生们讲课时说,语言来源于生活。没有亲身的生活经历,就很难理解或掌握那些鲜活的语言词汇。在翻译实践中,他特别重视亲身体验和一线感悟,认为这是合格翻译者的必备条件。对待翻译工作,他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尤其在经典陕菜的翻译中,充满了崇敬与敬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个疏漏而使经典蒙羞。


       三十多年的坚守,承载了多少苦辣酸甜、艰辛坎坷,充实的人生也让他收获满满。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上,他先后发表论文及各类文章数十篇;主编过《汉英对照中餐菜名词典》《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概论》《中国陕菜·养生菜》《中国陕菜·渭南菜》;还参与《陕西烹饪大典》《中国陕菜》《饭店英语听说》《前厅部运营与管理》《餐饮运营与管理》《现代餐饮经营实务》等书的编写及英文翻译;由他担任英文翻译的大型文献《陕西小吃》,荣获振兴陕西饮食文化优秀成果奖;


       鉴于在饮食文化领域的丰硕成果,他获得了陕西省“餐饮业优秀专家”称号;2018年6月,在第三届世界厨师艺术节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他“饮食文化传播奖”。


情系陕菜,赤子之心动三秦


       采访中问及获奖感言,刘强谦虚地表示:陕西餐饮行业比他贡献大的人很多,自己能够获奖,是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对自己最大的鞭策与鼓励,是激励自己为振兴陕菜继续努力。


       说到振兴陕菜,刘强显得格外激动。他动情地说:“严格来讲,陕菜振兴、助推陕菜发展,自八十年代开始直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八十年代初,习老刚刚复出工作,就拉开了振兴陕菜的序幕,餐饮界的有志之士积极响应。多年来,几代人为此默默付出,有多少烹饪大师把一生奉献给了陕菜振兴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陕菜如今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近些年来,陕菜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从习近平主席招待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习连套餐”,到招待印度总理莫迪的“习莫宴”,陕菜成了轰动世界的大事件,无疑在为陕菜做了宣传与推广。

在日常工作中,看到一大批陕西餐饮人的奉献与付出,让刘强为之感动。


       刘强始终认为,陕菜要振兴,要走出去,仅凭单打独斗是绝对不行的。需要政府牵头主导,需要餐饮企业勇于作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更需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陕菜才会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陕菜振兴就一定会变为美好的现实。刘强说:“陕西肉夹馍就是比汉堡好吃!而且吃过的外国友人没有一个说不好吃的。现在以肉夹馍为代表的陕西小吃落户欧美,就说明陕西美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绝不是空话,而是完全可以变为现实的,关键就看我们怎么做。”


       在充满机遇的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陕菜美食的向往,让陕菜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随着陕菜在中国乃至世界大地上四处传播,刘强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倍感责任重大。因为,当世人渴望深入了解陕西饮食文化的无穷魅力时,翻译工作将显得尤为重要。


       在探访、发掘陕西美食活动中,他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让陕西美食、小吃走向国际,做中西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做陕菜称职的“红娘”,正是他毕生为之奋斗与追求的神圣事业。


       “振兴陕菜”,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给予陕西的厚望,推进陕菜品牌建设方案是陕西省政府发展陕菜的进军号令,所有与餐饮行业相关的仁人志士,都关注着陕菜的未来,助推着陕菜的发展,陕菜能不腾飞!




我们的宗旨

  陕西省餐饮业商会网依靠媒体优势以及出色的技术和服务,将会以优秀的服务质量,完美的客户体验以及高水准的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建立优秀的公司形象、打造卓越广泛的品牌知名度,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联系方式

18991395284        15332453616

029-84581537

陕西省西安市凤城二路天地时代广场  B座712/713室

我们的业务

  品牌宣传

  杂志编撰

  商务合作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